5月20日,黑色系商品价格继续大跌。文华黑色产业链指数业已跌至163.71点,吞掉了5月上旬以来的全部涨幅。反观以LME定价为指引的有色板块,跌幅则不足3%。
5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后,国内期货市场大宗商品普遍大跌,截至夜盘收盘,黑色系期货遭遇重挫,焦煤跌7.98%,铁矿石跌7.92%,动力煤跌7.81%,热轧卷板跌7.21%,螺纹钢跌7.07%,焦炭跌6.45%。
美联储释放缩表信号,中国发声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这导致隔夜有色、黑色齐齐暴跌。
具体来看,国内期市夜盘开盘大面积飘绿。黑色系普跌,铁矿石跌超6%,动力煤、螺纹钢、热卷跌超4%,焦煤、焦炭跌超3%;基础金属中,沪铜、沪锌、沪镍均跌超3%。伦铜收跌将近4%,勉强守住1万美元整数位心理关口。LME期铜收跌404美元,报10002美元/吨。
过去一年,多数商品涨价幅度都远超100%,例如铜价一度最大飙升了130%,导致通胀担忧升温。随着近期价格回调,各界仍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后续商品可能仍将复苏,尤其是海外定价的品种。不过,不同于早年的大宗商品牛市——所有品种普涨行情,这波缺少了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也就是被称为“商品之王”的原油。相比起2007年、2011年超120美元的高点仍相去甚远。对于最关键的美国通胀,原油向来是核心因素。
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精准调控要求,针对市场变化,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
上周发改委约谈唐山、上海钢企,投机需求降温,钢价回调。5月初以来,强势行情近乎极端,而本周价格明显回调。但是,在碳中和、限产的背景下,黑色系的涨价周期似乎被延长。
5月6日,工信部发布了最新的钢铁产能调控政策。新规提高了当前的钢铁业产能置换比例要求,要求生产企业关闭更多的老旧产能以置换新产能。机构认为,于6月1日生效的新规将通过逐步削减中国钢铁业的过剩产能以确保利润率和运营,将支持钢铁价格。新规将钢铁业产能置换比例从1.25倍提高至1.5倍。这意味着目前至少需要关闭15万吨的钢铁业产能,才能上线10万吨的新产能。
高盛私人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组联席主管王胜祖表示,中国对黑色品种,特别是钢材和铁矿石的需求占据了全球主要地位。“对于碳排放的逐渐重视以及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在节能减排上有进一步举措。而钢铁行业是碳排放较大的一个行业,未来几年的产能要继续减产。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延长黑色系涨价的时长。”
此前,黑色系大幅涨价背后,其实是强劲的国内和出口的钢铁需求。“钢铁生产商的利润率正在飙升,目前处于每吨130~160美元之间。除了中国需求强劲外,全球宏观经济复苏也提振了中国以外的钢铁需求,提高了钢铁总产量和铁矿石消费量。”标普普氏铁矿石指数经理王杨雯表示。
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见顶的关键性信号我认为有几个,一个是供给端的恢复供给,比如说我们会适当的调整环保的压力;二是,巴西、印度等国疫苗推广情况的改善。三是需求,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本身会带来利率的上升,进而会带来对需求的控制。
钢铁、有色、煤炭股全线杀跌,周期股行情见顶? 在大宗商品全线暴跌的背景下,A股前期大涨的的周期股全线杀跌。
5月20日,钢铁、采掘、有色板块纷纷重挫。其中,钢铁行业大跌4.14%,安阳钢铁跌停,山东钢铁、南钢股份、鞍钢股份、重庆钢铁、马钢股份、本钢板材等跌幅均超过6%;采掘行业大跌3.44%,金岭矿业跌停,海南矿业、山煤国际大跌超9%,兖州煤业、鄂尔多斯、陕西黑猫、平煤股份等跌幅均超过7%;有色板块亦重挫3.20%,章源钨业、中钨高新、驰宏锌锗、豫光金铅等个股大跌超6%。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周期股已经出现一轮明显的回撤,比如,领头羊钢铁板块至最高点回落达13%,但周期股依然是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板块。截至目前,钢铁板块今年的涨幅高达23.11%,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采掘和有色金属今年涨幅分别为11.46%和10.89%,排名第三和第四。
不过,已有机构表示,周期股行情已经见顶,周期逻辑将阶段性淡化,成长板块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5月20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在论坛上表示,周期股最近表现非常火,但是我想说周期已经走到了顶部,如果说大家去买产品或者买股票的话,周期不能因为产品价格涨就去配。下一个阶段投资的重点还是在高端的消费、国货消费、高端制造等风险度适中的行业。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策略师裘翔也表示,商品价格上涨趋缓,国内通胀预期阶段性回落,货币收紧预期缓解,增量资金逐步入场,存量资金调仓导致行情扩散,A股市场周期逻辑阶段性淡化,成长板块料将迎来一轮月度级别估值修复行情。
裘翔指出,首先,今年以来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已经开始对经济预期产生负面扰动,反过来制约了涨价的持续性,政策及时应对也有效抑制了短期投机行为,能够缓解商品过快上涨趋势。其次,5月中旬开始商品价格的修正预计将缓解国内货币政策收紧预期,驱动增量资金持续稳步入场,存量资金则从顺周期板块扩散至高弹性板块。在此背景下,涨价的持续性和中下游需求进入了交互矛盾期,周期逻辑将阶段性淡化。
【免责声明】
1、《财界网》本网站对文章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正当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文章中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凡本网站转载或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原创文章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所选内容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或联系我们,并出示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将立即与您取得联系并予以解决。 联系邮箱:yyy@17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