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下载 《财界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 《今日财界》APP
IPO审核未放宽证监会严防企业带病上市
来源:财界网综合 2017-07-25 07:35:33
  今年以来已经有42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被否。被否的企业中,创业板企业的数量远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企业的数量,达到了25家,占比近六成。

  而从IPO总体审核情况看,今年以来过会企业数量为251家,取消审核企业有7家,通过率为83.4%(不包括暂缓表决).通过梳理IPO申请被否企业,主要有七个方面原因,包括是否涉嫌商业贿赂、持续盈利能力不足、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运作不合法合规、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涉嫌违法违规等。而被发审委问及是否涉嫌商业贿赂的企业中,主要以医药企业为主,如圣华曦药业、圣和药业、河南润弘制药等。事实上,从发审委的询问以及医药企业的回复来看,近两年来相关问题的问询是越来越细。比如,最近被否的一家医药企业——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问了四大方面的问题,而每一个大问题中又包括若干个小问题。

  除了IPO申请被否企业数量不断上升,暂缓表决的企业数量也较往年有所增加:7月18日,发审委决定暂缓表决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由此,今年以来,已经有8家企业的IPO申请暂缓表决。

  7月1日至23日,39家上会企业中,33家获通过,5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为84.6%。39家上会企业中,33家获通过,5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为84.6%。这是截止到7月23日,7月份IPO申请审核的情况。而纵观今年前6个月每个月的情况,过会率分别是83.3%、77.8%、94.2%、85.7%、83.6%和72.5%。

  “通过与以往月份的比较,84.6%的过会率,显然不能说明IPO审核放宽。”一位来自沿海省份的券商人士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后,市场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IPO或进一步放宽。对于这一说法,证监会日前予以回应:将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事实上,对于企业带病上市问题,证监会有过多次表态。而据了解,证监会在推动新股常态化的同时,发行审核工作中秉持的标准、理念从未改变,相应的IPO规则也都是公开透明、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并没有因为发行审核节奏加快而放松审核要求。

  从证监会的审核情况来看,发审委对上会企业的询问更加细化,问题数量在3个以上已是家常便饭,而且所关注重点也是多点开花,比如,医药行业企业多数会被询问商业贿赂问题,食品企业会被问及“舌尖上的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IPO发审常态化更加严格了监管层对于企业的要求。从近期监管层透露的信息来看,监管部门对企业IPO审核所执行的标准、流程均无变化。但随着IPO企业数量的增多,初审环节和发审环节的审核否决率也在同步上升,大大压缩了“带病闯关”的空间。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对拟IPO企业而言,千万不要“带病”上会,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一定要抓紧治,企图蒙混过关那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对于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力度加大,多部门监管协作加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介绍,今后证监会将对IPO企业实施常态化的现场检查,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

  今年以来,已经有12家企业被抽中参加现场检查。上市被抽中的企业中,目前已经有4家终止审查,分别是迈奇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而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已经有59家IPO排队企业进入终止审核的队伍。至于终止审查的原因,证监会曾给出过四方面的原因: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存疑、业绩下滑、股权或战略调整。

  证监会表示将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7月以来证监会下发IPO批文的速度又回到此前节奏,连续两周维持了单批9家企业的节奏。

  与此同时,在上周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将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在多重因素叠加下,部分市场观点认为IPO或进一步放宽。在7月21日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对此进行了回应。常德鹏指出:“证监会继续按照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坚持问题导向,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一天内否决三家可能是偶发事件,不能因为一时的否决率而得出什么结论,但这也体现出目前对IPO的审核的确在日益趋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前发审委员李曙光表示。事实上,在证监会不断强调从严审核,严防病从口入的大背景下,今年开始发审通过率就在持续走低,6月通过率更是降至69%,全月有12家企业未能通过发审会。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IPO发审常态化更加严格了监管层对于企业的要求。从近期监管层透露的信息来看,监管部门对企业IPO审核所执行的标准、流程均无变化。但随着IPO企业数量的增多,初审环节和发审环节的审核否决率也在同步上升,大大压缩了“带病闯关”的空间。

  “今年能够明显感觉到更加严格了,这一点发审通过率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就我的经历来看,发审会上发审委员问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了。”沪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资深保代人士表示。

  而深圳一家中型律所从事IPO业务的律师表示:“因为最近审核趋严,有一些拟上市公司担心过不了,在可控时间内刻意将申报时间放缓,避开近期,或者采用中止审查的方式。市场对于监管层严格审核的态度已经形成了共识。”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则透露,在终止审查的企业中监管层重点关注企业自身经营风险、会计核算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粉饰业绩的行为,或通过关联交易,或通过调节利润手段粉饰业绩,导致业绩不能真实的反映盈利状况。

  对于在审排队企业而言,除了发审会的压力外,证监会财务核查行动也让很多企业知难而退。在今年首批首发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中,5家被抽中的企业中有两家在被抽到后主动终止撤回了材料。

  近期,证监会公布了2017年首发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第二批企业,包括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被抽中,新一轮现场核查等待启动。除了来自于监管的压力,企业终止审查企业数量增多的背后,券商等中介机构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财务方面有硬伤的企业,券商也担心很难通过发审会,会同企业协商撤回材料。在IPO发审节奏常态化的情况下,券商也希望提高成功率,如果项目大概率不能IPO成功,那么就应该将人手转向其他成功率高的项目。”华北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表示。
  • 标签:
  • IPO审核
责任编辑: 安智慧 IF108
发表评论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财界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推荐
排行